找到相关内容941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佛家的“五佛法”的内容是什么?

    破除我执,而悟真空涅盘的道理,以此因缘法运出三界,而证得缘觉道果。 五、菩萨:以行持四摄法,发四无量心,广修六度万行的教法,运诸众生同出三界生死轮回,而成为菩萨。由此进修,圆满福智资粮,而证得最... 是运载的意思,人天等各以所修的法为,运载到所要到的目的地去。佛陀说:有五种不同的修法: 一、人:人遵守“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”五戒教法,运出四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30477538.html
  • 问:不放弃五欲能不能学佛?

    菩萨,学无上密的根器。这样大根器的人犹如食毒的孔雀。在法护大师的《剑轮修行法》中有偈云:“孔雀在毒草中昂首阔步,不顾盼周围的香花奇草,孔雀不喜欢香草美味,他们却因吃毒草而体壮羽美。&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06573785706.html
  • 密宗之起源

      密宗之起源   密宗(尤其旧派藏密)以‘九’判释一切佛法:声闻、缘觉菩萨,此三为显教三;事、行、瑜伽,此三为外密三;玛哈瑜伽、阿努瑜伽、阿底瑜伽,此三为内密三(新派藏密将内密统称为‘无上密’)。其中,内密由法身普贤王如来传下,外密则由报身金刚萨埵传下,显教则由化身释迦牟尼佛传下。   至于娑婆世界之密法,乃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,于初七日安住正定,独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0686967.html
  • 《园觉经》中关于结夏安居

    《园觉经》中关于结夏安居  若经夏首,三月安居,当为清净菩萨止住,心离声闻,不假徒众。至安居日,即于佛前作如是言:我比丘──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──某甲,踞菩萨,修寂灭行,同入清净实相住持,以...二众得与。今我所依是大乘菩萨之法,故云踞菩萨;所修是真如本不生灭之行,故云修寂灭行。真相者,即真如实相,在本经即指圆觉。以契入圆觉为安居,故云同入清净实相住持。假定大圆觉性为我修行证果之处所,故云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4555165.html
  • 佛法的思想

    ”、“菩萨”。   “五佛法”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,依不同根性的众生所施设的五种不同层次的实践法门。也就是说,对方是什么根器,佛陀就...为“声闻”性格者说修四谛法,可脱离三界而成阿罗汉;为“缘觉”性格者说修十二缘起法,可脱离三界而成辟支佛;为“菩萨”性格者说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0257095.html
  • 圆瑛大师论佛法之精神

    其身,能得自度。菩萨、佛皆是入世法,普利众生,广利群品。有人说佛教是出世法,与世间法全无关系。是未知有人天之故。又有人说佛教是消极而非积极,是未知菩萨与佛乃积极救世之故。菩萨发大愿,修大行。舍己利他,难行能行,难舍能舍,难忍能忍,只图利他,不愿损人,其积极为何如耶?”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,圆瑛大师关于“菩萨、佛,皆是入世法”的说法,这一说法,与菩萨、佛是出世间法的说法有矛盾吗?...

    李明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341377.html
  • 方便五佛法

    来生不如意’,故此只是生灭世间之偷安小果,不可误为究竟法门。   三、出世间法—声闻、缘觉、菩萨   出世间法,则指超出三界、永离生死之究竟学问。此又分三:1、声闻;2、缘觉;3、菩萨。即对小乘根性者,说声闻,对中根性者,说缘觉,对大乘根性者,说菩萨。   1、声闻者,譬如校制之小学;因闻佛之声教,明了苦空无常的道理,修‘四谛’法,断见思惑,而证阿罗汉果,故曰声闻。见思惑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0040476.html
  • 六度

    佛教教义。又译事究竟、到彼岸、度无极,简译为度;音译波罗蜜、波罗蜜多、播罗弭多;梵汉并译六波罗蜜(多)。度即渡之意。《大乘义音》卷十二:“波罗蜜者,是外国语,此翻为度,亦名到彼岸。”谓菩萨此六度船筏之法,既能自度,又能度一切众生,从生死大海之此岸,度到涅槃究竟之彼岸。为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义。1、施度(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):总有财施、法施和无畏施三种。谓菩萨由修布施,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3343210.html
  • 《成唯识论述记 》

    明论宗体。主要阐述以识有境无的唯识思想为宗,以“摄相归性”、“摄境从心”、“摄假随实”、“性用别论”四重为体;③藏所摄。主要讲述此论在菩萨藏、声闻藏中属于菩萨藏,在经、律、论三藏中属于论藏(即阿毗达磨藏或对法藏),在菩萨、独觉、声闻三中属于菩萨;④说教年主。主要阐明世亲略传及十大论师简历;⑤判释本文。即分为宗前敬叙分、依教广成分、释结施愿分3部分,对《成唯识论》进行详细解释。卷首有作者自序,...

    高振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662462.html
  • 佛经经文:什么人最容易犯谤法罪!

    露悔其过咎。我等常于菩萨人。轻慢嫉恚及余业障。今于佛前如罪忏悔。 ... 佛经经文:什么人最容易犯谤法罪! 《弥勒发问经》中关于什么人容易犯谤法罪的经文。 时诸菩萨闻是语已从地而起。偏袒右肩。右膝著地合掌恭敬。而白佛言。善哉世尊。愿为我等说此业障。我等知罪当自调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5475181.html